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外交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一群迂腐文人,集体商议后认为其中有诈,因安南陈氏向来对朝廷恭顺,再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时,不能听信一家之言更改国主,请求皇帝派礼部郎中夏止善等奉召往安南调查,朱高炽很快准奏。

  朝廷又派遣亦失哈出使辽东,着手筹建奴儿干都司,派遣礼部官员分别出使南洋,暹罗、满刺加、何枝、爪哇国、苏门答腊、西洋琐里等国。

  徐灏很开心,建文皇帝的失踪,无疑给了他一个绝妙借口,提出命福建都司、浙江、湖广、江西、苏州、金陵开造大型海船,文武官员竟出人意料的表示同意。

  徐灏顺势请求朱高炽放宽海禁,为了接待诸国朝贡,恢复广州、泉州、宁波三市舶司。

  关于海禁肯定会有很长一段的弯路要走,但如果没有郑和屡次率领庞大舰队只为了宣扬国威,规模应该是由大到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朝臣也就不会那么激烈的强烈反对了,此外百姓迁徙南洋确实是帝王和朝廷的一大心病。

  徐灏曾记得永乐年间,南洋汉人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回迁潮,可见中国只要政治清明,国家稳定,除了商人投机客和海贼等活不下去的百姓,大多数汉人谁会甘愿背井离乡?

  所以以国家的名义派遣船队一定要有度,上万艘各式船只浩浩荡荡的下西洋,纯属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上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永乐元年,朱棣太急切希望得到小国们的朝贡和承认,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

  徐灏的所有主张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毕竟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还未成形,洪武朝的文臣们也立足未稳,只要徐灏没有提出太过脑残的建言,大多都会一致通过。

  对于内政徐灏一如既往的绝不插手,渐渐杨荣、金幼孜、胡广、夏元吉、胡俨等脱颖而出的新贵们,看出了徐灏其实压根没什么权力**,不说从不干涉官员任命,就连武官的升迁都不理会,哪怕是他以往的部下。

  而杨士奇解缙等人更是太了解徐灏了,清楚徐灏的最大兴趣除了发明创造外,最喜欢把目光放在周围的外国身上,从来不喜自己人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

  而且徐灏并非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有着强烈开疆扩土理想的武人,自从朱高炽登基以来,从来没有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准备出征的打算,这无疑令文臣们很是欣赏。

  如此年纪轻轻已经位极人臣的徐灏,逐渐赢得了文臣们的信任和尊敬,徐灏也清楚只要自己不参与永无休止的党争里,不试图染指**和军权,那就不会和朱高炽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徐灏暂时没有把手碰触到文人最核心利益的科举制度上面,而是迂回设立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双重管辖的海军学堂和陆军学堂。

  傍晚时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