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孰之天堂,谁之地狱_风起香江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的城市,那座充满资本主义罪恶的城市,是多么发达,尽管没有亲眼见过!

  当时,香江哪怕是一个最底层的工人,或者是扫大街的阿姨,其工资也是内地大学教授的几十倍。

  这也就罢了,毕竟香江虽然工资高,但是物价也高,房价更高,总体算起来,幸福感未必有内地的职工好。

  但是,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香江的生活条件和设施要比内地好,而且丰富得多。

  就拿音乐来说,内地管得很严,音乐很严肃,像是看论文,而香江音乐就娱乐得多,也比较符合大众口味!

  各种思虑后,王月英决定要去香江!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很支持她,表示如果她要去香江,他愿意陪她一起去。

  于是一个深夜,两人一起泅渡去往香江,他们没有孩子,所以不用多一个拖油瓶。

  但她幸运地成功了,她如愿到达了香江,获得了香江居住证,而她丈夫失败了,被抓回去了。

  于是,王月英只能一个人在香江打拼,但她没想到,香江不是那么美好的,是天堂,也是地狱。

  香江用工要求比内地高许多,学历上,她虽然考上了北大,却没读完,只能算高中,毫无竞争力。

  而且就算她从北大毕业了,香江这边也是不承认内地学历的。

  其次,因为她是内地人,长期没有接触过商业。

  她仅有的关于商业的印象,还是从书上和父亲的讲述中获得的。

  所以根本和香江浓重的诡诈商业氛围格格不入,难以适应。

  想象一下,一个在连个体商铺都没有的社会长大的人,要她理解商业,得多难?

  就好比一条曾经生活在水里的鱼,突然间上了岸,面对截然不同的世界,这要怎么适应?

  最重要的是,香江很多人对内地人很歧视,还称内地女人为“大陆妹”、“北姑”,这对王月英来说又是一道关卡。

  就连梁朝伟老婆刘佳玲当年从内地到香江的时候,也是遭遇过这种待遇的,更不用说王月英了。

  这是种历史现象,一是因为贫富差距悬殊,二是因为审美观和思想和价值观等格格不入。

  先说前者,1980年,香江平均工资1500块港元,内地大学教授也才80多块人民币,也就相当于不到200港元,这还是高估了人民币的汇率的结果。

  于是,嫌贫爱富自古如此,香江人歧视内地表哥就正常了。

  不要说香江人了,即便21世纪中国大学扩招搞全民素质教育提高了公民素质,这种“唯钱论”消失了吗?

  再说后者,思想上的隔阂,当时香江经济很发达,各个领域都领先内地。

  比如时装、比如流行的化妆打扮、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但这些,当时内地除了城镇户口有国家供应一些,其它地方尤其农村都很少或没有。

  因此,内地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