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一章 得要化肥票了_重生之一路随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心进了店,立即着手工作。

  给众女缝制衣服,相隔的时间不能拉得太长,否则就有对谁更好一点的思想苗头产生,随心懂得女孩子有比较的小心思,这就感觉时间紧凑了。

  随心坐下,先给缝好了的衣服做扣眼,再钉扣子,完成了这道手续,才叫成衣。

  为了好认衣服,随心在每件衣服的衣襟下摆内侧处缝上女孩们各自的名字,这样她们就不会认错自己的衣服,名字也不会洗掉。

  女孩们都算是大姑娘了,她们的身高身材都是那么高、那么好,在布料式样相同情况下,真的难以分清衣裳的归属,这下,随心的办法解决了问题,充分表现了随心的细心。

  在随心给衣服缝扣眼、上扣子时,那两位妇女走了过来,请蒋芙清帮她们做衣服,两人早注意到随心的针线活,对他动作的熟练快速,很是惊讶。

  这一次,蒋芙清请两位妇女后天来取衣服,随心也听出来,做件上衣的工钱是一块五,裤子是一块钱一件,如此一来,随心感觉这位丈母娘的工资比工厂里的八级工还高呢!

  随心从蒋芙清这位丈母娘的收入联想到塘湾街上的居民收入,觉得塘湾的富裕户多,毕竟街上居民大多在做各种生意,虽不显山露水,但积少成多,他们不比在单位上班的人收入低。可能是街上居民大都遵守“财不露白”这个古老箴言,又经历了历次“运动”考验,个个是谨小慎微,不多花钱,这就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他们的收入跟自己差不多。

  另外,随心从自己卖鱼的生意中发现,街上人除了买鱼,还喜欢买甲鱼,这可以佐证塘湾的富裕户多,塘湾就这么大,即使不知道买鱼的人姓甚名谁,也知道是街上人,这些顾客中,重复出现的熟面孔也不少。

  这说明,为什么乡下的好姑娘喜欢嫁街上。

  随心快缝完扣眼时,蒋芙清给两位妇女量完了尺寸。

  两位妇女走时,还不忘看看随心,可能是随心的针线活或是随心的仪表让她们注上了意。

  随心缝完扣子,就去刘正明那里扯布:“爸爸,这种布要十三尺五,这种布要四尺五,这种要十二尺四。”

  又扯了304尺棉布,现在棉布是共扯了一百六十尺九1609尺,的确良还是十七尺三173尺。

  这次随心动作更快,脑子里调出了之前给青心她们做衣服的记忆,所谓轻车熟路,当蒋芙清手上的一件上衣才缝纫上前后襟时,随心的裁剪已完成了一大半。

  裁剪完,随心看眼手表,下午二点十六分,嗯,抓紧时间,四点半开始做晚饭是个硬指标。

  四十三分钟过去了,在蒋芙清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的眼神中,随心将四套衣服缝制了出来。

  这期间,因为底线用完,要换底线,用去了一分多钟。

  由于没有顾客上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