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7章 诸葛乔智取长沙,孙我行称帝建号(_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诸葛恪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积极支持北伐的棋子,那么诸葛融就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推动士商竞争的棋子。

  诸葛融要在江东建作坊,就势必要跟江东的士族抢地抢人。

  受了诸葛乔薰陶的诸葛融,在对待作坊工人的觉悟上有远超士族的优势。

  跟着士族的农工群体,叫农奴工仆;跟着诸葛融的农工群体,叫农民工人。

  一个叫奴仆,一个叫人民,这待遇自然是天差地别的。

  资本主义吃人血的那一套,诸葛乔是不会推行的。

  要用就用最好的,一次性到位。

  诸葛融的作坊,亦是诸葛乔对士商竞争的一次试点。

  为了能降低诸葛融建作坊的风险,诸葛乔先是打造了诸葛融代购祖师爷和时尚先锋的人设,让江东的富家子们对诸葛融手中的提花绫锦趋之若鹜。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后,又替诸葛融规划了建作坊的全部流程。

  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让孙权给诸葛融的作坊当靠山的方案。

  若无诸葛乔暗中推动,诸葛融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在江东崛起的。

  如此行事,也能避免诸葛乔跟荆益士族的冲突。

  先在江东搞试点,失败了那也是江东士族去找孙权的麻烦,诸葛融在江东若是混不下去了还能来荆州避祸。

  若是成功了,那么一统天下后,大汉的朝堂势必得考虑江东商人群体的利益而作出相应的让步。

  诸葛乔的士商竞争计划也就能初步达成了。

  不论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商抑农,都不是诸葛乔追求的。

  哪怕是后世生产力提高了,只靠种地也是满足不了生存需求的。

  想生存,就得在满足基本种地需求下,再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工坊赚取劳动报酬。

  工农结合,才能真正的满足衣食住行需求。

  然而当前的时代环境,士族形成了思想和权力的垄断且对农工商压榨太甚,只有将商扶持起来,打破士族在思想和权力上的垄断。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这些想法诸葛乔是无法跟诸葛瑾解释清楚的,这个时代能理解诸葛乔想法的不多。

  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是去给诸葛瑾解释大道理,而是忽悠!

  忽悠成功了,目的达到了,那就够了。

  就譬如诸葛乔“坑害对孙权面服心不服的江东士族”这个理由,足以让诸葛瑾对诸葛乔放下大半的戒心。

  孙权用诸葛瑾这个外来寒门,本身就有打压和制衡江东士族的目的。

  诸葛乔详细的给诸葛瑾讲解了有关作坊的事,而话术的重点是以“仁德爱民”为主。

  将这个话题一引申,诸葛融要办的工坊就成了“仁德爱民”的举措,而不是在跟江东士族作对。

  一顿酒菜结束,诸葛瑾的脑子里满是诸葛乔那“仁德爱民”的理论核心:诸如“民贵君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等。

  虽然诸葛乔忽悠诸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